我叫升华,是个直男。
直男活在这个年代,困难。特别,在异性交往方面。
我的异性历程,就像一条与女孩渐行渐远的轨迹——
小学,我和班上女孩打成一片;
初中,身边有几个相熟的女同学;
高中,天天就和女孩说几句话;
大学,基本和游戏为伴;
踏上社会,我发现,身边一个女人朋友也没了。
男女交往,本来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行为,但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,却变得愈加艰难。
我非常恐惧——难道将来与女孩的交集,只存在于街头偷窥,直播间刷礼物,和硬盘里的岛国女神?
到了最后,和某个相亲认识的女孩结婚,完成此生与女孩的所有交往?
我!不!甘!心 !
于是,我将期望寄托在了社交软件App。
起初,社交App带给我无限期望,但最后,我却像瘟神一样,躲避它唯恐不及。
重生期望
踏进软件商店,我惊了——社交软件的繁多,超出我的想象。
有些号称“人以群分”,根据你的性格特点,兴趣喜好,将用户分为若干小组,期望借此提升用户的交友成功率——Soul,Nico,都是如此的软件。
有些主打第一印象:把你的照片上传,让所有用户看到,同时你也能看到其他人的长相。假如感觉看对眼,就能搭话互动——积目,探探,概莫如是。
有些跳出了常规的文字图像模式,通过语音匹配,灵魂匹配,甚至视频匹配的方法,让用户调动其他感官,用新鲜的感觉认识朋友。
眼花缭乱的社交软件,让我感觉天无绝人的道路——多下几个不同特点的,多发点东西,早晚能撞上缘分。
既然这样,行动起来!
我在探探上传了我们的照片,在soul上朗读一本散文,在微博上记录我们的心事……根据每一个软件的特点,我积极配合,期待有一天,遇见赏析我的她,给我留言点赞,开启一段美好的故事。
起初,我无比热衷,只须发布了新内容,每隔几分钟,就打开软件,看看有多少人浏览。
如果有一两个人点赞,心里就乐得不可以,不禁开始遥想,那个对的人,就快要出现了。
然而,这并没发生。
一段时间后,我发现,无论我如何认真的朗读,再如何把我们的心事写得让人悸动,都只能得到一两个赞。
期待中人气愈加高的状况,并没发生。
更让人沮丧的是,这种情况,发生在每一个社交软件上——
探探没匹配
Soul没人点赞
陌陌没人评论……
这让我有的好奇,明明是一个根据软件需要用的“三好使户”,为何得不到关注?
到底什么样的内容和用户,能得到最多的关注?
携带这类问题,我决定停下盲目的瞎玩,好好研究一下,社交软件的真相。
男多女少
第一,我去看了几个女孩的主页,这才意识到——社交App上,男女比率有多悬殊。
这类女孩,有些好看,有些颜值一般,有些不提也罢。
不管颜值怎么样,她们发布的任何内容,相比男孩发的相似内容,关注度都高出不少。
当然,这类关注,清一色来自男孩。
有的内容,真的没什么价值,但由于性别优势,依旧有很多男士用户关注。譬如下图中,在陌陌的“附近动态”里,一个女孩由于掉了身份证,发了句感慨,连配图都没,居然有上千人看过,更有几十号热心男网友在下面嘘寒问暖;
相比之下,我花半小时拍照,一个小时修图的好看照,只有20人看过,而点赞和评论数,都是0。
女的随意发一条内容,都能吸引这样多的关注,难怪男的发再好的内容,也少人问津。
女孩想要认识异性,太容易了。就算我再被动,再不会聊天,总有源源持续的男孩向我涌来,携带取之不尽的话题。
而所有要做的,只有一件事:随意发条什么,告诉其他人,这里有个女的。
下面这张图,你肯定很熟悉。
每每看到这张图,我都有种无力感——MD,角逐太激烈了!
这场角逐中,被动的被主动的干掉,
主动的被会聊天的干掉,
会聊天的被有颜值的干掉
有颜值的被有钱的干掉……
所谓“一将功成万骨枯”,不过这样。
因为男多女少的近况,如此的角逐,在任何一个软件,任何一个女孩面前,都不同程度的发生着。
假如说日常,直男遇见的问题是没途径认识新的女孩,那样在社交软件上,认识途径有了,女孩的数目也是大大的有,但,在这类面前,你依旧一筹莫展,步履蹒跚。
线下,你发现自己没竞技场,到了线上,当你上场,你发现哪个也打不过。
这一点,让我如此单纯又幼稚的直男,猝不及防——我根本就没做好,应付这种程度角逐的筹备。
自然,我不会是那个取得女孩关注的人。
想到这里,又一个问题来了——既然像我如此的普通直男是人群中的大部分,大部分的女孩都不会被大家吸引、为大家转身。那样,社交软件上的女孩们,她们的目光又都落在了哪儿?
标准答案
回答这个问题,需要再度邀请大伙熟知的角色亮相。
乳名哈哈,大名哈哈的这位男孩,是我身边,玩社交软件最溜的男孩之一。
探探匹配数上万
积目匹配数两三千
抖音短视频和微博粉加起来近万
这是三年前的截图了,当时他探探还有个小号,喜欢数5000+
对于他的高匹配率,我刚开始不以为意。毕竟他有着一张帅脸,在社交软件上放点我们的帅照,关注度自然就上来了。
但,听完我这一番见解,他神秘一笑——想在社交软件上获得关注,绝不是那样简单。
“你去研究一下所有社交软件首页的推送内容,不难发现,不论是什么社交软件,标榜自己有哪些特征,说到底,有三类内容,会吸引绝大部分用户的目光,”哈哈对我说。
“这三类内容分别是是——颜值高,才艺好,与,历程奇。”
此外,其他的内容都是陪衬,发出来,只不过为了凸显前面三类内容的独一无二。
“目前帅哥美女多了,何况,升华你收拾一下,也不丑啊,但为何没一个看上你?”哈哈问道。
“想在社交软件上获得关注,既复杂又简单——简单在于,可以引发用户共鸣和关注的内容,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三大类。而复杂在于,同一类内容中,你要因地制宜。”
譬如soul上面的用户,比较看中内在和内涵,那你的照片就不可以太过浮夸和炫耀——那些什么跑车,名表,名牌衣服,五星级酒店,能藏起来就藏起来——即便要发,也是偷偷在角落露一个标志最多了。
那soul上的人喜欢哪种照片呢——日常的小美好照,与有艺术审美的写真图片。
一样的,在积目上,帅哥美女一大片,你像我这种颜值,在积目上都不感觉能打。那如何解决?就要用降维打击——中高等的颜值,再配上高人一等的硬价值,你在积目上还是可以成为人上人。
听到这,我有震撼,也有一丝自嘲。
还是自己太单纯了,以为交友软件,真的就是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呢。
其实,任何一个社群,都会自动分化出积累特定种类的人群——而所有种类中,最后关注的群体,永远是那个外表闪闪发光,爱展示,爱显摆的。
而假如你想翻身,从路人甲变成众人眼中的闪光男生,就要遵循那一套“标准”的打法,而不是用自己幼稚的以为,去自说自话,自我陶醉,我行我素。
虽然街拍真实,但你不可以把平平无奇的平时,在没构图,没修图的状况下,放到公众的审视之下。
虽然吐槽和抱怨才是真实生活的真相,但互联网世界对你说,丑b就好好在线下做一个社畜——不然,你就做一个丰富多彩的丑b,或者一个牢骚满腹的帅哥美女。
对,这才是真相——当百分之八十的普通用户,在随性的发布自己不值一提的平时时,百分之十八的用心之人,正在努力把普通平凡的个生活活中,那仅有些亮点好好包装塑造,再展示到众人面前,从而获得百分之八十用户的喜爱和追捧
至于那剩下的百分之二,是闭月羞花,天生条件就好,他们的随手一拍,就是普通人的望尘莫及。
而直男的我,还是太纯真无邪了。
二八法则
对,根据上面的百分比一划分,二八法则自然的浮目前眼前。
之所以会记住“二八法则”,由于它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很多方面——在社交软件上,也不例外。
百分之二十的内容,吸引百分之八十的用户目光。相应的,百分之二十的用户,被剩余百分之八十的用户追捧。
反过来讲也一样——百分之八十的用户,为了可以和那百分之二十的众人焦点搭讪话,争得头破血流。
假如你看到更多细节,二八法则依旧适用:
假如一个女孩收到十个男孩的搭话,她只能对其中最突出的两个表示不拒绝,而剩下的八个,不是被敷衍养鱼,就是直接不被回复。
或者说,一个女孩百分之八十的精力,用在和前两名的男孩互动上,而剩下百分之二十的精力,用来敷衍其余的八个男孩。
就如此推演到最后的结果,依旧还是二八法则——既然前面是百分之二十的人,学会着剩余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社交机会,那样到最后,真的一男一女走到一块的概率,也只占所有男女交往中的百分之二十。
想来你也可以猜到,剩下的百分之八十是什么?
是的,那些被辜负,那些用心良苦,那些撩完之后的不负责,那些露水情缘……都交织在一块,像被撒进大海的骨灰一般,毁尸灭迹的不留半点痕迹。
以上,描述的,都已经不再是社交软件上的图景了。以小见大,当代男女的交往近况,也完全这样。
百分之八十在那,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乱撞。
百分之二十,了解游戏规则的,面对一波又一波主动的投怀送抱,让人应接不暇。
百分之二十的幸运儿,可以互相勾搭到彼此认真的对象,谈一段甜甜的恋爱。
剩下的百分之八十,在短暂的欢愉一场之后,被弃之旁边。
话说到此,不能不承认一个事实:人都是向上看的动物。
那些我在日常接触不到的,感觉挺赏析和中意的女孩,她们在社交软件中,也抬着头,向上探寻着她们赏析和中意的用户。
而向上的幅度,是没限制的,不管在现实日常是30分还是60分的人,都有资格暗中窥视那些90分的人。
更何况,日常30分和60分的女孩,因为“男多女少”局面的加持,在软件上都有相应的分数提高,这让她们自以为,自己距离那些90分的优质男士,一步之遥。
本性难移
把社交软件研究了一遍,加上哈哈的点醒,我发现了几个颠簸不破的真相。
第一,人的本性是懒惰。
讲解:看剧,看综艺,看小说……人都爱这种“被动刺激”,也就是说,假如可以不要动脑,就能获得开心和愉悦,那就最好一点脑子也不要动。
社交软件出现之时,大家还稍感兴趣发一些我们的内容,但当发现获得关注寥寥,而那些精心塑造的内容又这么好看,大多数人就完全不想发我们的内容了。
这也讲解了为何微博可以长盛不衰,而其他社交软件却一直起起落落——尽管微博上活跃的普通用户大幅降低,但由于一直有一批内容制造者,所以用户还是喜欢上去当一个观众。
同样道理,为何抖音短视频和快手会这样热门,也是由于有一批出色的内容生产者,与数以亿计的点赞观看者。
第二,聪明人永远获利。
讲解:普通用户用社交软件,其心态永远是:软件叫我干什么,我就干什么, 重在参与。而有心人总能在第一时间看透游戏规则,然后照猫画虎“正确答案”,最后他们收成的,既是社交软件上大量的关注度,还有随之而来的情感红利。
最后,社交软件用户终将两极分化。
讲解:社交软件最后会孕育出两类人。第一类,重在参与的热心网友。这种类型的人就像迁徙的候鸟,什么社交软件火热,什么社交软件新上市,他们就会热情的一拥而上,然后先积极发布我们的社交内容,随后,渐渐沦为看客,最后,当下一个新鲜社交软件亮相时,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投入下一个社交软件,做同样的事。
这种类型的人,最后会发现,自己发的内容没半点价值,最后彻底舍弃,沦为社交软件上的沉默看客,终其一生。
另一类,或早或晚,发现社交软件存在正确的玩法,渐渐从盲目的随意乱发,变成认真的内容制造者。随后,期待在下一个新社交软件出现的风口,自己可以翻身,成为人气和财富双丰收的完美人设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因为社会资源有限,第二类人群终将饱和,并且人群内部会进行一轮淘洗,最后顶端的内容生产者幸存,收割所有社交软件上的红利,而被淘汰者的大部分,将会退出战场,或许全新的人类交互方法,就会从这类被淘汰者中诞生,也未可知。
-终-
其实,作为一个普通男孩,想要在社交软件上获得很多关注,本身就是痴人说梦。
社交软件,其实就是真实生活的一面镜子。
你在日常内向,没什么朋友,你所发布的任何内容,都会带上如此平庸的风韵。
最后,你在社交软件上,也会落得“孤独病人”的结局。
你所引以为傲的独特兴趣喜好,感觉在人群中非常难找到志同道合的人,在社交软件上依旧恨难找到。
即使找到了,由于你对这个喜好的珍视和爱护,也非常难叫你和另一个同道中人,达成坦诚交流——大伙都携带一份优越感在看待他们。一旦有半句不和,相比互相知道,更倾向于互相质疑,自我捍卫,最后的结果,总是是不欢而散。
了解了吗?假如你不改变我们的生活方法,你就不会有真的有趣的内容,吸引到你想吸引的人。
假如你不会塑造我们的人设,去符合社交软件的玩法,那样即便你的生活变得丰富,吸引到的人群水平和数目依旧还是会不如你的预期——何况,目前努力把自己生活过好的人,愈加多。
这是一条非常漫长,非常辛苦的路。大多数的普通人,要应对好我们的生活都已经焦头烂额,哪有闲心再去这么用心的塑造我们的社交形象?
可是,假如你不这么做,你就永远没法得到你理想目的的关注。
我的直男兄弟们,这个困局,你计划如何解?